普惠亭城万千群众绘就民生幸福图景

——2018年全市民生工程工作综述

滁州市政府门户网站www.yzqjmx.cn2019-01-22 14:28来源:滁州日报 阅读人次:
字体:打印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服务民生既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根本体现,更是全市人民的共同企盼和愿望。

2018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全市计划投入资金112.87亿元,大力实施33项民生工程,截至12月底,已到位113.54亿元,补助类项目按序时进度足额发放,全面完成省定民生工程年度目标任务,一个个民生工程建设有序推进,一项项民生保障措施有效落实,让百姓感受到了亭城的民生“温度”,让群众享受到了更多的民生“红利”,一幅幅民生愿景已描绘成幸福的实景。

脱贫攻坚“惠”民生。2018年,我市在扶贫领域大力实施党建引领扶贫工程,应安排的保障经费1487万元全部拨付到位;实施资产收益扶贫工程,支出11217万元建成资产收益扶贫项目170个;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农村道路畅通工程1141.263公里、养护工程168公里;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提前完成11310户农村危房改造年度任务。实施健康脱贫兜底“351”和“180”工程,全市健康脱贫兜底累计保障2.39万人次,发放保障资金1270.7万元,“180”工程补偿28.96万人次,补偿费用3011.8万元。

扶危济困“兜”底线,全面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截至12月底,全市就业资金支出1.17亿元。发放农村居

民最低生活保障4.17亿元、五保供养资金1.39亿元、孤儿基本生活费1669.93万元、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983.34万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8541.56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3171.41万元、城乡医疗救助1.68亿元、高龄津贴5389.39万元。

教育扶贫“拔”穷根。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截至12月底,全市共资助建档立卡户学生9.01万人次,资助金额8180万元,资助范围涵盖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普高教育、中职教育、大学(专)教育各学段,资助标准执行最高档,资助资金全部实现打卡发放,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大力支持教育优先发展,制定《2018年滁州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办法》,确保全市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政策落实到位。

支农惠农“兴”乡村。全力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5350万元、整合涉农资金500万元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市财政整合安排资金5000万元,从县(市、区)筹集资金7500万元,设立了农业产业化担保资金,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提供担保支持。落实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已下拨9.43亿元,发放率达99.6%,结余361.4万元结转到2019年使用。统筹整合涉农资金5000万元,作为市农业担保公司的首批注册资本金。安排4357万元支持粮食产业发展。


凤阳县:谋民生增福祉健康生活更美好

2018年以来,在省、市卫计、财政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凤阳县经过认真部署,有计划、按步骤地实施民生项目内容,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积极推广“智医助理”,提升健康生活质量。智医助理外呼助手在全县15个乡镇卫生院、11家分院、224家村卫生室集中培训、部署实施,目前已完成慢性病人外呼随访电话总服务人次19.07万人次(其中电话13.19万人次、短信5.88万人次)。有效电子门诊病历15293份,辅诊建议总数48684次。智能血压计下发866台,目前分配到位村卫生室252台、居民600台,均投入使用,干预7079人次。智医助理PAD下发252台,已经完成对全县15个乡镇卫生院、11家分院、224家村卫生室技术培训,将与基本公卫系统对接,完善系统功能。

党建引领,项目实施助脱贫。姚湾村通过光伏发电项目实施摘掉了“集体经济空壳村”的帽子,贫困户发电年收益达4000元左右,受益年限可达20年以上。棚户区改造项目临淮关镇香悦淮畔安置小区和电商振兴乡村工作凤阳县电子商务产业园,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就业有着积极作用。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一二三产融合基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2934.51万元,治理面积6930亩。该项目建成后,小岗村区域内耕地面积基本上实现了高标准农田,配套的小岗村全域水利工程建成后,全面实现旱涝保收、一年两熟。为农业提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二三产融合打下坚实基础。

定远县:民生工程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2018年,定远县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大力实施33项民生工程,取得较好成效。

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全力支持脱贫攻坚。围绕2018年该县17个贫困村出列、1.25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全年梳理应纳入涉农资金,整合涉农资金2.51亿元,为该县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同时,增强部门联动,规范涉农(扶贫)资金管理,该县共筹集扶贫资金63807.09万元,全部用于脱贫攻坚“九大工程”建设。

夯实工作基础,积极推进资产收益扶贫。细化70个贫困村资产收益折股量化实施方案,积极推进资产收益扶贫,按照“保底收益+分红”模式,对财政扶贫资金建设的201个村级资产项目收益1115.17万元进行折股量化分红,按照持股比例贫困村分红419.82万元,村均收入6万元;贫困户分红695.35万元,全县11143个贫困户户均分红624元、32966个贫困人口人均分红210.93元,于2018年9月底提前完成全年资产收益分红工作。

加大保障力度,加快实施民生工程。年初省市各项民生工程任务下达后,计划总投入资金26.15亿元,其中县级配套3.93亿元。并同步加强财政预算管理,把民生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截至12月底,累计拨付资金26.48亿元,占到位资金100%,有力保障了民生工程快速推进。对新增6个民生工程项目和各个项目新任务,督促督导,加快推进民生工程进度。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效应,鼓励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参与。全年计划吸引社会投资10.69亿元,较上年增长40.88%,县财政安排2000万元,保障民生工程项目建后管养经费。

琅琊区:民生实事显成效共享发展果实

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相辅相成,2018年以来,琅琊区聚焦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保障民生各项决策部署,让全区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财政保障,民生工程资金安全有效。琅琊区财政坚持民生财政导向,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全年全区26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1.92亿元,其中区级财政配套8425万元,较上年增长30%,民生工程硕果累累,成效显著。

截至目前,共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18.856公里;改造农村危房50户;开展了森林保险,完成公益林投保0.32万亩。新建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电商物流配送中心、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完成企业新录用人员技能培训1147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00个,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岗位100个。对3座小型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

与此同时,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创新多元化“医养结合”模式;开展医疗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实施妇幼健康、计生特扶和职业病防治。值得一提的是,拨付义务教育公用经费2316万元,保障学生安全就读。区图书馆、文化馆长期免费开放、建设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专项活动,打造“文化琅琊”新名片。琅琊区在积极推进落实各项民生工程的同时,安排管护经费5000多万元,确保已建成民生工程项目持久发挥效益。

来安县:保障民生促进发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8年以来,来安县关注发展、关心民生,紧紧围绕民生工程,以实际工作推动民生工程向更深层次发展。

聚焦重点,助力脱贫攻坚取得实效。2018年共投入资金10094.4万元,其中专项扶贫资金9437.1万元,目前实际支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进度达100%。作为资产收益扶贫民生工程牵头单位,于9月底前完成资产收益扶贫分红任务,全县67个资产收益扶贫项目共分红337.6万元。2018年“一事一议”项目总投资1461.8万元,截至目前,实施的106个项目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93个行政村、24万村民受益。与此同时,该县扶持村集体经济暨扶贫产业园项目实现收益137.1万元,受益村35个,共涉及10874户,32615人口,其中89万分给2463个贫困户,5153个贫困人口,贫困户户均增收362元,实现了财政支农和精准扶贫的两翼齐飞。

保障民生,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大力实施33项民生工程,全年投入保障资金9.9亿元,其中市县级配套资金3.1亿元,全县11个工程、培训类项目综合开工率、完工率均为100%,全市并列第一。设立医改专项资金2200万元,较上年增长10%。统筹推进“三医”联动,在全市率先完成县级公立医院“化债”工作。完善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年审核拨付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基金2.18亿元。按人均4500元统筹安排补助资金,保障退役士兵安置改革资金需要。统筹安排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720万元,安排1500万元支持县社会养老服务中心配套设施建设。

南谯区:保成效惠群众民生工程暖人心

2018年,南谯区以改善民生基础条件、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解决群众生活困难为着力点,确保让民生工程覆盖面广、收益面宽。

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支持美丽乡村建设。黄泥岗镇张浦郢中心村通过财政资金的不断投入,实行了雨污分流、改水改厕、环境治理等项目,深入挖掘“三国”文化,打造张浦郢南入口大门楼、文化广场等景点。同时,通过金融融资确保资金投入有保障,每年区财政安排预算2000万元,融资金额2.98亿元,总投资约1.3亿元的农村污水处理,该中心村纳入PPP项目污水管网改造及污水处理设施项目1个,总投资约800万元。此外,区财政安排8-40万元不等,进一步巩固了全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试点农业信贷担保“劝耕贷”,助力乡村振兴脱贫。2018年南谯区选取珠龙镇、施集镇作为“劝耕贷”工作的试点乡镇,11月中旬完成工作人员岗位培训。截至目前,2个试点乡镇已完成基础数据录入工作,通过省农担公司风险比对,已有17家农业企业进入银行尽职调查环节。

精心打造老旧小区整治改造项目,着力提升人居环境。2018年南谯区老旧小区进行配套功能提升改造,建设总投资3647.61万元,总建筑面积约14.6万平米,总居住户数1394户,截至10月20日已完成全部工程。2018年老旧小区整治改造项目共拆除97处小区内违规建筑,总建筑面积2780平米,为更好实现设计蓝图提供了基础。同时,通过招标,引进物业公司对小区进行日常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民生工程惠民生。

明光市:政策落实保民生创新驱动添活力

让民生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2018年以来,明光市紧密结合改善民生推动发展,通过抓发展、惠民生,让群众有事干、有钱挣、有盼头。

推动PPP模式,拧紧农村饮水安全阀。截至目前,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行ppp模式有四家水厂,共完成投资3209.63万元,其中财政投资2022.85万元,社会投资1186.78万元。日供水能力13000吨/日,解决4.41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通过多渠道监管,确保农村居民饮水安全。便捷服务,投入140余万元,购置插卡水表和远程水表4800块,设立四个乡镇供水服务站,为农村居民提供便利。同时畅通12345市长热线投诉渠道。共受理热线1000余条,及时化解矛盾、处理问题200余起。

创新工作举措,扎实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截至目前,全年2075.2万元农作物赔款已全部打卡发放到户,受益农户3.46万户。在滁州市率先实现森林保险出单,为7.81万亩公益林,2.77万亩商品林首次上保险,可提供5034.52万元的风险保障。开展“助农保”保证贷款业务,已为明光市桥头镇杨飞家庭农场办理“助农保”保证贷款30万元。加快保险理赔速度,改变过去财政“一卡通”间接发放的方式,由保险经办机构直接打卡发放到户,减少了支付环节,提高了理赔效率,保障了农户农业灾后及时恢复生产和种粮生产积极性。

全椒县:补短板强弱项三大攻坚稳步推进

2018年以来,全椒财政部门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按照“精准推进补短板、严格考核压责任”的要求,集聚财力,完善机制,着力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取得成效。

完善机制,打好三大攻坚战。全椒县聚力风险防范,棚户区改造专项债券16.6亿元,有效保障政府公益项目建设资金需求。聚力精准脱贫。2018年安排扶贫资金7800万元,全县有1355户3476名贫困人口可实现稳定脱贫,截至11月底,共累计建设资产收益项目843个,累计投入专项扶贫资金4812.8万元,其他资金10万元,项目收益471.5万元,实施到户产业项目9857个,建设电商扶贫示范点10个、扶贫车间4个,招募就业扶贫基地26个,特色种养业达3400余户;用信贫困户2986户;改造贫困户危房957户;铺设自来水主管网18.5公里、改建自来水厂1处,解决737名农村贫困人口安全饮水。全县财政投入17068万元,实施蓝天、碧水、净土行动,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

围绕一个项目抓一项特色创新。农村危房改造上,加强廉政风险点的防控,坚持政策、程序、标准、对象四公开。小型水利工程上,围绕增强一个区域防汛抗旱能力,实行库、渠、塘、闸、泵配套综合治理。企业新录用人员培训上,征询企业意见和一线工人的培训愿望。新型农民培训上,严把培训对象遴选关,做到来能学、学能懂、懂能用。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上,实行法援“最多跑一次”。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上,提升加强各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

天长市:推进农村综合性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自天长市获得全省首批国家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资格以来,该市积极开展试点试验工作,制定了三年实施方案、6个配套措施和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同时,围绕健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完善乡村社会治理、构建农民持续增收和建立生态文明发展“四大机制”建设,充分结合两个试点镇实际,科学制订分镇年度工作计划,并建立调研会商机制,通过月督查、季调度,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和机制建设,加强和规范资金管理,试点试验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一定成效。

天长市积极统筹整合相关资金和项目支持试点工作,截至目前,中央安排试点资金5500万元,引导带动试点镇整合投入各类资金3.24亿元,已经支付2.87亿元,发挥了试点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以项目承载机制建设,科学确定试点项目建设计划,形成任务清单,稳步有序推进试点项目建设。2017-2018年计划建设项目277个,开工项目275个,开工率99%,完工项目241个,完工率87%。

不断健全完善村级集体经济法人治理机制、经营运行机制、监督管理机制、权益分配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完善农村基层组织保障、为民服务机制和村民自治机制,建立农民持续增收机制、美丽乡村提升和绿色发展机制等,通过一系列具体制度的制定和完善,该市农村综合性改革的制度框架已初步形成。金集镇和永丰镇两个试点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达12%,高于全市平均增幅2-3个百分点,试点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人均GDP等试点镇各项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达到试点试验预期目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